欢迎访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网站!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首页

信息公告

首页 > 信息公告 > 正文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01

第一部分  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秉持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思想,围绕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全院师生共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夯实学院的办学基础,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科研工作

(一)科研项目和成果

2020年,学院继续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总计达1562.19万元,其中纵向经费509万元,横向经费1053.19万元,总经费较去年增长200%此外,还中标一项1500余万的国家军民融合专项,正在合同签订过程中。

本年度发表学术论文合计52篇,其中SCI收录39篇(一区15篇,包括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获批专利4个、软著7个。获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奖1项。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较以往均有大幅提升。

(二)学术交流与合作

2020年,学院关注国际学术前沿,邀请业界权威专家,积极组织学术会议。本年度,学院参与承办了长江大讲堂·全球变化三连讲系列讲座,分别邀请了秦大河、丁一汇、张建云三位院士,就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及对策等三个专题,深入解读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评估、影响及对策;特邀英国皇家工程院苏才江院士来院作智慧城市应对未来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学术报告,我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此外,学院积极参与学校科技活动月,先后邀请了中科院大气所马柱国研究员、谢正辉研究员、姜大膀研究员,河海大学段青云教授,兰州大学王澄海教授,南京水科院王国庆研究员,中国水科院严登华研究员,北师大张强教授,南京大学郭维栋教授,清华大学田富强教授、龙笛教授,中山大学吴欢教授,武汉大学陈杰教授,中科院生态地理所段伟利研究员作专题报告,合计举办了19场学术研讨会;我院参与组织了国际华人青年水科学协会cywater第八届夏季会议陆地水循环与全球变化分会场;多名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通过交流使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本年度学院积极谋求校外合作,和水利部信息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双方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合作,推进科研合作上台阶,共同推进水文、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培养适应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高级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本科教学工作

(一)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学院基于已经设立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和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模块,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应用型导向,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进一步梳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水文气象类课程教学大纲与逻辑体系,凝练出我校独特的水文气象特色,科学制定出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此外,学院依托自身水信息与智慧水利研究特色,积极申报了水利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学院的专业布局。

本年度学院关注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进行了生态水文教学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和数字流域实验室筹建专项申报,完成了生态水文教学实验室通风系统、部分基础设置改造等,购置并升级了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基础实验设备、水力学实验室专业教学设备升级。

为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2020年,我院申报获批课程示范课程2门,获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荣获校课程思政专项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一项,入选校优秀课程思政教案一项,入选优秀在线教学调研报告1项。获批校全英文课程建设1项,校双语课程建设6项。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2项,实现零的突破荣获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1项,实现国家级教学竞赛零的突破

(二)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教学改革建设

2020年,学院积极推进校级教改和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针对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活动通知认真组织动员教师进行申报,并成立审查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严格把关。本年度学院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2项和校级立项2;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教师指导8支队伍、近40人参赛,1支队伍获得银奖,7支队伍获铜奖。

同时,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利用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实验班的平台,积极探索专业+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本年度,学院主办了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利设计创新大赛,并组织参加全国首届水数值模拟大赛、首届水科学数值模拟创新大赛、第五届全国江苏省大学生水创意设计大赛等诸多赛事,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获第五届全国江苏省大学生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首届水科学数值模拟创新大赛3等奖一项,年度创新创业人均获奖排全校前列

(三)严格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学院认真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目常工作。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对学院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地检查。严格把关同行之间的听课次数,其中同行听课平均每人不低于3次,学院院系领导平均每人不少于5次,多次组织教师公开课的观摩学习,召开教师座谈会和教研活动,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和总结,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方式,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结果表明,全院教学情况良好,师生满意度较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

2020年,学院持续注重专任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师资结构更趋完善。本年度,学院引进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名校博士各1名,外籍博士后2名;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昆山市双创人才”1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1;获批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2人。截止2020年底,我院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65%;教师博士化率达100%,学院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27人,占全院专任教师比例的80%。学院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青年人才队伍。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为了加快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学院根据青年教师多、知识结构情况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确保学院未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开展了院内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

2020年,“水文气象学”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申报了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通过了江苏省评审,申报了本科新专业水利科学与工程并已报教育部备案。同时,为拓展优秀研究生生源,保证2021年水利工程硕士生源数量和质量,学院通过线上交流培训的方式,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济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高校进行了交流培训与招生宣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年度,学院新聘博导2名,硕导11名,目前共拥有博导5名,硕导25名;招收硕士研究生19人(包含6名水文气象专业学生)。学院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制定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简章,促进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暑期夏令营活动,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修养。

五、学生工作

(一)坚持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学院坚持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持续开展了书记院长面对面活动,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工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构建了教书育人、党建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校友育人五育并举新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助力成人成才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二)团学活动丰富多彩

2020年,我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教育工作带来考验和挑战。本年度,学院积极化疫情之危为育人之机,通过构建云宣传”“云党课”“云活动三位一体的线上云思政育人工作模式,推介感人事迹,传播中国声音、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促进广大青年学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增强对守望相助、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涵养家国情、激发奋斗志,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自觉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扣好第一颗扣子,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招生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本年度,学院组建了一支高效的宣传队伍,熟练掌握各项招生政策和工作重点、难点;招生宣传过程中待考生和家长,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科学合理地为考生推荐填报的专业;充分发挥优秀学子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招宣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主线来抓,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方面,点对点摸准毕业生就业动态、就业需求,做到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另一方面,要求学院每一位教师都加入到学生就业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为毕业生开辟了四川省水文局、广东阳江应急管理中心、吉林电力勘测设计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等几十条就业渠道,成功推荐了6名同学顺利就业。截至2020年底,我院年底就业率达89%,位列全校第五

同时,学院在强化升学工作的系统性上下工夫。学院于20205月和20209月,分三次对每一位学生开展考研面对面工作,分步骤引导学生指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及分步实施计划,建立考研学生动态信息库,有效开展分类跟踪引导、指导、督导、服务工作。学院院长带领学科带头人多次召开2021届毕业生恳谈会,寻找差距,反思改进,重塑信心。由于工作到位,我院2021届考研报考率不降反升,高达96%

六、存在的问题

学院2020年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照国内一流高校和校内兄弟学院的发展。作为年轻的学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发展仍需提升

目前学院虽然申请获批了水文气象二级博士点,水利科学与工程新本科专业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也在申请当中,一级博士学位点的缺失仍会对学院人才引进、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带来发展瓶颈;学科领军人才偏少,学科方向需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的建设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师资力量尚显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具有国际影响力或全国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紧缺,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不够雄厚的师资力量极不利于本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和平台有待突破

在积极推进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同时,我院还需要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教改教研项目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以全面提升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学院缺乏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研究的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机制缺乏,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足,出国学习交流学生数量较少。

(五)学生工作需进一步细化

部分学生打游戏、上课玩手机现象依然是高等教育的棘手问题;学生活动的创新激励机制还有待提高,学生参与的广泛度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院目前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择业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在于学生的出国学生数量少,学生创业少,冒险精神不足。

(六)其他方面

学校实行奖励性绩效改革后,学院面临人多课少的严峻形势,教学工作量严重不足,影响了教职工的绩效收入和职称评定,有待新专业获批后加以改善。



第二部分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学院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和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围绕建设规模合理、特色鲜明、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居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教学型学院目标,通过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积极申报标志性国家级项目、力争发表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建设符合国家新工科理念并与学校大气科学和信息科学充分融合的本科专业、开展与欧美顶级学府的高端合作、筹建局校共建的科研平台和工程中心等,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凝练学科方向,创新办学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现内涵式发展

对标学科评估要求填补学科短板,包括建设一流课程、谋划教学成果奖、开展学生国际交流、提高研究生科研产出能力等。拓展研究方向,促进学科与我校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照申报要求积极筹备水利工程学科博士点申报、组建科研团队、组织学科竞赛,将内涵建设与申报工作相结合。

二、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强化专业办学特色

对照水文与水资源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包括智慧流域实验室、金牛湖综合观测基地等);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研,配合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进一步推进水文气象模块建设;持续开展水利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的建设工作,凝练专业核心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探索学院现有2个专业与申报中新专业的核心内容,积极培育,精心组织,通过增加网络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包括水文气象学等)的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学院的特色课程、特色教材和课程教学名师。

三、以师资建设为根本,实施人才引领战略

充分发挥双聘院士、海外院士和兼职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人才,争取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所必须的平台保障,促成学院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和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以各类人才工程为抓手,增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扶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特别是科研、教学、管理能力突出的人才骨干,冲击国家级人才项目

以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为契机,发挥学院教师博士化率高、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落实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扩大校际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制订完善的教学科研业绩考核和激励制度,奖励先进、预警落后,促进学院整体教学科研发展。

四、以科研团队为抓手,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对当前和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和课题,优化配置学院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分批次培育水文气候及全球变化应对、水文气象及水旱灾害预警、生态水文及水利工程管理等科研团队,积极申报省级科研团队项目,提升学院整体学术水平;强化导师研究生团队建设,组织研究生沙龙等相关学术活动,促进研究生培养正规化和国际化,提高研究生科研产出能力。以建院10周年为契机,上半年举办一次线上线下结合的水文气象学国际会议;形成年会制度,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年会。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青海、长江等联合基金申报、“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专题申报,力争在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和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严格把控国家自然基金撰写质量,争取2021年青年基金打个翻身仗。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与企事业单位搭建科研平台,通过建设陆面生态水文集成数值模拟试验平台,加大对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陆面生态水文分量模型研发的支持力度。在极端事件、年代际预测等领域冲击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打造学院科研品牌。

五、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国家军民融合专项为契机,深化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围绕气象、信息、水利共建实验室。加大与水利、气象部门的交流互访,充分发挥城市水务与水利研究所的平台作用,争取建设一批以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工程化实践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专业研究所,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依托学校教育资源,招收境外地区留学生、进修生,打开学院对外办学路径。

增强教师产学研结合的思维,进一步扩大横向项目优势,发挥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南京江澄智慧水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云水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联合学院与气象、水利、住建部门深入合作,增强成果应用和转化能力。

六、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精细化管理

结合学院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并将激励机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导师遴选、招生名额分配、青年教师培养等关系教师个人发展的相关事项相匹配;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制,通过目标考核明确职责和任务;定期整理学院发展成果,编制学院简报,及时报道相关政务、科研进展、学院新闻等,增进学院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提升学院的知名度;积极发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学院管理机构和制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浏览量:

Copyright ©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025-58731556              NUIST备80043